您当前的位置:科普园地
从古到今说烟花
作者: | 来源: | 编辑: 发布时间:2015-05-21 10:21:20 阅读:
  

烟花爆竹在我国源远流长,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最初,燃放鞭炮是为了驱鬼避邪。后来,燃放烟花爆竹渐渐地演变成了一种特色民俗:逢年过节、婚丧嫁娶、学进升迁、大厦落成、生意开张、庆典活动等都要放爆竹、燃焰火。在1400多年的发展中,燃放烟花爆竹已不仅仅是一种风俗,更成为一种情结,一种传统文化。

烟花爆竹究竟是在什么时候被发明的?至今仍然是个未解之谜。民国时期出版的《中国实业年志》有个说法:“湘省爆竹之制造,始于唐代,发达于宋末,而发源于浏阳也。”据此,在盛产烟花鞭炮的浏阳,那里的人们普遍认为,他们的同乡李畋最早发明了爆竹。

李畋,唐初浏阳大瑶人,被后人尊称为“花炮始祖”。

相传药王孙思邈曾经在浏阳隐居,李畋能够发明爆竹正是拜他所赐。据说孙思邈曾给他一包火药,并告诉他,把火药装在一节一节的小竹筒里,点燃后即可爆裂,发出巨响。李畋回家后,按照孙思邈的方法实验果真如是。

可是,李畋发现,竹筒制作的爆竹虽然响亮,但危险性大,容易伤人。李畋希望加以改进,他苦思冥想,通过不断地实验,终于成功地采用纸筒来包裹火药――两头用泥巴封好,一头插上点火线。这样,真正实用的爆竹就诞生了。

随后的烟花爆竹经历了灿烂的历史,比如唐代有“起花火箭”“火树银花”,宋代有“火药什戏”,明朝有“木架烟花”。明朝时期,烟花发展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明代的小说中描绘了一二丈高的“木架烟花”,内部用药线连接,可连续燃放几个小时,能出现各色灯火、流星、炮仗等效果。可以说,那时候的烟花已经发展为一种独立的特种工艺行业了。也就在那时,烟花随中国发明的黑火药一道从丝绸之路进入伊斯兰国家,之后又进入欧亚大陆。

不过,限于当时的物质文明和人们认识自然的程度,烟花在那时只不过是烟火匠人谋生的民间流传的技艺,谈不上是科学。尽管如此,烟火匠人还是积累了丰富的技巧,为今天的烟花科学奠定了基础。

随着人类物质文明的发展和化学工业的出现,用于烟花制造的化学物质日益增多,如18世纪末出现的高氯酸钾、19世纪的镁粉和铝粉以及各种化合物。面对众多材料,如何筛选出符合设计要求的配方,显然沿袭古人做法无法实现。因此,烟花的制作和生产,从药剂研究到产品更新,从技术升级到安全工艺,都逐渐走向现代科技。

如今在中国,烟花加工工艺多数厂家已经实现机械化和半机械化,用引线机生产引线、用压铸加工礼花弹壳体、用卷筒机制作纸管早已普及,此外烟花企业多数都采用球磨机隔离操作混制烟花药剂。

花炮生产、燃放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除了强调质量与安全管理,强化安全意识、重视人的因素之外,从科技革新角度,安全环保的问题也一直是重中之重。譬如常用在婚礼现场的冷焰火烟花,就是利用环保材料制成,可以在室内安全燃放。另外,从燃放安全的角度,“电子点火”技术的运用,也让花炮向安全又走近了一步。

烟花药剂研究逐步趋于科学化,烟花安全与质量管理意识在加强,环保烟花开发研究已在逐步展开,无烟烟花已出现,这些都表明了烟花产品更新及技术创新在稳步发展。然而,国内烟花科技创新档次和水平仍不算很高,在安全、环保、科技含量、花色品种等方面仍有待提升。对比而言,国外烟花技术重理论、重基础、重安全、重环保、重创新特点值得我们学习。

 

 

 

 

转自求是理论网-科学普及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