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科普园地
你的手机钱包安全吗?
作者: | 来源: | 编辑: 发布时间:2014-07-14 08:45:06 阅读:
  

随着手机等移动设备逐步融入人们的生活,PC时代常见的安全隐患,也开始在移动支付领域迅速蔓延,成为制约移动支付产业破局的关键。请关注――你的手机钱包安全吗?

在当下的生活中,无论是打车、买基金、看电影还是抢红包都可以在手机上进行,手机已变得无所不能,而促成角色转变的重要原因是手机支付功能的发展。

在过去一年,移动支付产业增长已经超越了三位数。在爆发式增长中,暴露了诸多可能影响整个行业健康发展的隐忧。安全已经成为手机支付的“达尔摩斯之剑”,高高悬挂在上空。

手机支付风生水起

从去年开始,手机支付就从来不缺“赞”。从2013年年中“余额宝”超级吸储能力,到过年时节微信派送全民福利――“抢红包”大欢乐,移动金融、移动支付越来越接地气。凭借支付方式的创新,互联网精神着实让全民乐了一把。短短一年多时间,支付宝、微信支付、百度钱包等第三方支付,以及传统金融机构移动端支付蓬勃发展。

近日,央行公布2014年一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报告显示,移动支付业务金额接近4万亿元。电子支付在业务笔数和支付金额上,同比分别增长25.92%和34.60%。其中,移动支付的增长最为迅猛,在2014年第一季度,移动支付业务6.59亿笔,金额3.89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32.20%和255.37%。

然而,2014年央行对二维码支付等手机支付叫停,投射出了对新型创新行为的忧虑。“在‘连接一切’的移动2.0时代,安全就像水和电一样已经渗透到用户生活的方方面面,是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基石。尤其在移动支付领域,安全的重要性尤为明显。” 腾讯主管安全业务的副总裁丁珂说。

手机支付面临安全挑战

移动支付的快速发展,对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伺机已久的黑客们也抓住这新兴产业的漏洞,将手伸进人们的“移动口袋”里。来自国内几大互联网安全巨头的最新报告显示,手机病毒尤其是针对移动支付的病毒正在呈几何倍数增长,黑客盗取用户资金和个人信息的手段更隐蔽。

腾讯手机管家发布的报告称,2014年第一季度,截获手机病毒包数143945个,感染手机病毒用户数达到4318.81万,其中,手机支付类病毒呈现突飞猛进的发展势头。

“2014年必将成为移动支付的发展元年,移动支付目前暴露出的问题,不会成为其发展的障碍。恰恰相反,这些问题的暴露有利于互联网金融秩序的构建,会对产业发展和行业规则提出一些约束和规范,长远来看是好事。”丁珂说。

早在今年的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上,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副秘书长王素珍就曾表示,移动支付安全直接影响到客户的信息和接受度,是市场应用和推广的关键,应受到产业链各方的高度重视。支付服务的根本在于安全,各种形式的支付服务在提升支付服务效率的同时,不应以牺牲安全为代价。

那么,用户如何判断手机是否中毒呢?丁珂表示,手机中毒之后,一般来说常见症状就是自动重启、自动发送信息、运行速度变慢、耗电等现象。但是其中也会有不法分子将正规的银行类APP进行二次打包供用户下载,或者恶意伪装成社交软件供用户下载。腾讯手机管家的查杀,一般可以清除这类病毒。但是对于不了解情况的普通用户而言,不要误解为安全软件使手机变慢或者提示重启,这些问题都是手机中毒的表现,而软件给出的提示,实际是在杀毒。

建立安全支付的产业链

保障手机支付安全,跨界合作已成为必然。近日,腾讯公司联合浦发银行宣布共同发起“移动支付安全联合守护计划”,旨在加强移动支付安全产业链协作。据介绍,该计划整合了腾讯在移动支付及安全领域的积累,以及浦发银行在移动金融服务领域的资源,成立国内首个定位于移动支付产业链环境安全建设的公益性平台,包括大众点评、知道创宇、乌云平台、联想等多家移动支付服务中间商及产业链参与商都是该计划的首批成员单位。

在丁珂看来,移动支付安全问题的发生,通常是跨平台、跨地域、覆盖消费支付链的各个层面,对金融机构、电商、安全企业都构成挑战,单独从一个环节去入手,往往困难重重。只有通过移动支付产业链的合作,打造由警方、银行、商家、安全服务商等全面协同参与的移动支付保护链条,提供系统性的安全解决方案,才能切实的保护消费者利益。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标准缺失是支付安全问题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多个案例表明,当安全问题出现时,由于数据割裂、安全技术标准有差别,就导致消费者难以追索损失。“‘移动支付安全联合守护计划’正是通过移动支付产业链的合作,打造全体系的支付安全保护链条,提供系统性的安全解决方案,从而全面保护消费者利益。”浦发银行电子银行部总经理丁蔚说。

专业人士分析,在移动支付产业发展到“十字路口”的关键时点,国内首个移动支付安全公益平台“移动支付安全联合守护计划”的成立,将把移动支付行业的发展推动到新的高度,真正让几亿级普通消费者享受到移动支付带来的便捷与安全。

 

 

转自求是理论网-科学普及

 

【打印本页】